天马镇 - 乡镇概述

镇境有灌天路、崇天路、天唐路等主要公路交汇,公路总长度12.5公里,其中水泥路面2公里;沥青路面9.5公里。有村道22条,总长46公里,一般宽度3米,其中水泥路1条,长2.5公里。1998年实现村村通电话目标。
镇境除少量浅丘外,平原区有柏条河、柏木河、蒲阳河、右干渠灌溉之利,盛产水稻、小麦、玉米、油菜籽和其它经济作物。1999年,在巩固发展原有商品基地的基础上,进一步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,在绿凤、乐民、仙鹤、金马、高基、二郎、吉星、建华等村以禽畜养殖为主的示范区的带动下,全镇专业养殖户增至340户年出栏小家禽52万只、肥猪3.3万头;向荣、吉星、金玉、长虹、乐民、涌山等蔬菜种植基地村,引进“双膜盖”和“大棚种植”技术,重点发展春秋“两淡”蔬菜,形成了“早春蔬菜+水稻+晚秋蔬菜”的高效产出模式;
除开发荒山荒坡及林院发展的樟州柚已有500多亩投产外,又同省农科院合作,采取股份合作形式开发七条山,建成面积100亩的黄花梨示范园,带动天马镇农户利用房前屋后林盘及低产田土种植的黄花梨和枇杷,已初具规模;高基、金玉、仙鹤、崇金等园林绿化苗木基地村,已形成以白果为主的经济苗木700多亩,成为远近闻名的白果和园林绿化苗木生产基地。1999年,全镇粮经比例已调整到8:2,实现农业总产值8760万元,粮食总产24012吨,农民人均纯收入2892元。
天马镇 - 乡镇建设

在吃透农村住房重建有关政策的基础上,天马镇发动曾担任过村干部的村民逐户上门帮农户算账,提供6种重建方式让群众选择。天马镇农村住房重建将大量开工。为了及时、低价供应建材,除成都的企业承诺水泥、钢材不涨价外,镇里的3家页岩砖厂也承诺售价不超过0.33元/匹,且加班加点生产,3个厂月产量总和从震前的700万匹增加到1000万匹,完全能够保障重建需求。近日,镇里还在筹建一个砂石场,以成本价供应群众。
天马镇创新了补助金与重建进度挂钩的机制——补助金分3次发放,分别与开工、主体完工、竣工通过验收挂钩,满足条件的才发放。“这样可确保农户把钱用在重建上。”
为保证灾后重建房屋质量,天马镇领导分别联系11个村,对房屋重建进行指导。天马镇重建办人员和驻村干部,则一家一户监督工程质量,要求新建房屋必须有地圈梁、构造柱、二四墙等。
重建家园,不仅要建好家,还要创好业,让老百姓安居乐业。天马镇地处郫县、彭州、都江堰三地交界,即将开工的沙西线都江堰段和已动工修建的彭青线将在其境内交汇,天马镇到成都的距离将由过去的49公里缩短为33公里,长期受交通阻滞的区位劣势即将发生重大改变,镇里为此抓紧时间调整产业结构。
优质粮油、双苞菇、肉牛养殖、黄花梨等成为公路沿线8个村现代农业的支点。成都市龙头企业双流鑫山公司已落户天马搞肉牛“寄养”,帮助农户增收致富。天马籍企业家邱明福回乡创业,结合“江家菜地”经验搞托老院。镇里还将各企业捐赠的43万元善款作为基金,扶持农户搞产业重建。
为全力以赴搞灾后重建,天马镇终止了新建政府办公楼的计划,现在使用的办公地点还是解放前的仓库。
天马镇 - 产业经济

强化工业主导地位,特色工业发展异军突起。天马镇党委、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“工业立镇”战略,围绕建设特色制造业基地目标,利用工业园区功能集聚作用,对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辐射力强及安置就业高,核心竞争力强的特色企业予以重点扶持;对有特色,有活力的科技型,成长型小规模企业加大支持力度;对轴承、纺织、电子、建材等现有地方特色的制造业,鼓励企业加大技改力度,拓宽合作、合资途径,增强发展后劲和外向度;并引导企业争创品牌,名牌;通过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优化发展环境,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和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政策、策略的实施。仅2004年,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2.01亿元,工业增加值2.2亿元,同地增长分别为13.3%和14%,工业经济形成了大、中、小不同规模企业群体,竞相发展的良好态视在形成为以轴承、电子、建材、纺织、食品五大产业等为主导行业发展的良好态势。
突出结构调整,绿色特色农业发展迅猛。常山的胡柚、食用菌等在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,并先后被命名为“胡柚之乡”“食用菌之乡”,天马镇充分利用这一绿色特色农业品牌优势,加大对农业产品结构调整力度,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,通过开展农业招商工作,建立规范性农业招商项目库,引进大麦圩丝瓜络生产基地和全钉子度假村等农业招商项目;通过培育,通过以基地建设为抓手,推进效益农业规模化经营,新建种养特色百亩以上示范基地13个,规模特色养殖园地3个,胡柚精品园基地2个,胡柚标准化技术推广示范基地3个,胡柚低产园改造基地5个,完成胡柚152工程蓄水池配套项目4个,以碧盛,石龙食用菌公司为龙头,全镇种植食用菌1577万瓶(袋),食用菌生产荣获“浙江省农业丰收一等奖”;通过深入实施“万民农民素质工程”,提高了劳动力就业技能,促进劳动力资源向劳动力资本转变,加快了向“产量增产,产品增值,农业增效,农业增收”的目标推进步伐。
天马镇 - 发展状况

天马镇风光旖旎,服务娱乐设施配套。资水河畔的白鹤山、天顶山庄清幽奇秀,湖广入川的会馆、水观音等庙宇古朴典雅。有汉代崖墓群,13对石狮,造型优美,雕刻精致,栩栩如生。位于资水河与蔡家河交汇处,三面环水的鳅鱼岛四时景色纷呈:“三春桃花流水,果林喷香;夏日飞舟激浪,惊涛拍岸;金秋层林尽染,硕果累累;冬季梅香四野,渔歌唱晚。”依托小城镇发展起来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餐饮、服务业配套成龙。
天马镇历史上农业、商贸业发达,民殷商富,勤劳、智慧的人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。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,又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来了现代文明的蓬勃生机。围绕县委、县政府提出的“1232”工程和跨越式发展战略,采取了“科技兴农、治水兴镇、修路富民和树精品水果、立种养产业、抓畜牧改良、促农民增收”措施,实施了沿河、沿路、环集镇的生态观光经济圈12.8平方公里,长江防护林经济生态沟1.92平方公里,优质水果1.28万亩,养、植基地村4个。全镇经济迅猛发展,社会全面进步,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步发展,人民安居乐业。全镇截止二OO三年底,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320万元,实现乡镇企业产值5900万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62元。二OO三年及今后工作,镇党委、政府将根据实际,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出发点,着力调整种草、养殖结构,大力发展第三产业,形成以高效的生态观光农业为主,以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为依托,以振兴产业为重点的新经济格局。[1]